闫維新,博士,博士生導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共産黨黨員。多年從事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的深入研究,連續五次解放日報報道(1次整版專訪),一次新華社瞭望周刊報道,上海市科委人工智能規劃主要制定者之一。中國首個全自動烹饪機器人發明人之一,中國首個微流控生化分析儀發明者之一。主要從事服務機器人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高精度智能檢測與主動控制系統的研究工作,同時将機器人學、精密機械制造、自動控制理論與流體力學相結合,開展了基于微流控和人工智能的生物醫療診斷方法以及醫療康複類機器人的研究。
2005年3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器人研究所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專業機械工程,研究方向為智能光機電設備,擔任AIC智能機器人控制系統負責人,先後設計并完成了AIC從樣機到産品定型機的控制系統。博士後期間研究方向為基于仿人行為的光機電産品,圍繞了“雙臂主動柔順協調控制”、“複雜物料視覺識别”等前沿領域展開,完成了雙臂主動柔順協調控制,自主移動定位,複雜物料視覺識别,整體運動機構設計及控制方案制定等多項難點的攻關。
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475305)“多軸框架機構靜不平衡力矩一體化高精度測量與自動補償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105101):“基于仿人行為的雙臂自動烹饪機器人研究”、博士後基金:“雙臂自動烹饪機器人數字表征及機械再現方法研究”和橫向課題:“主動控制湍流發生裝置研制”等。主持十幾項航天項目,973子課題“深度圍岩及創成”負責人。參加了國家863計劃先進制造技術領域服務機器人重點項目:“用于助老助殘的中式菜肴烹饪機器人(2006AA040205)”、“多機器人餐廳烹饪機器人系統(2007AA041601,2007AA0416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0875058):“面向空間太陽能電站的晶格式電池陣自修複關鍵技術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273342):“基于壓電無閥微泵吸盤的仿生微型六足爬壁機器人研究”。
目前研究方向為體外診斷項目中的光機電設備研發,先後完成了國内首台基于微流控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基于免疫層析熒光的單人份多人份光機電産品、實時熒光PCR溫度控制系統、基于u-TAS技術的特定蛋白檢測儀器的研發。在此基礎上,主持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項目“基于交變電磁力的循環腫瘤細胞(CTCS)分離、富集及核酸提取儀器研究”。
2013年-今,開始基于人工智能的組學研究,從分子生物學、細胞形态學和影像組學入手,通過深度學習進行了數據挖掘獲取了适用于亞洲人的結直腸癌靶向、通過深度學習完成了結直腸癌MRI影像的辨識标注及三維重建、通過深度學習正在開展乳腺腫瘤細胞的細胞形态學辨識。
獲得省市級科技成果鑒定項目一項、2006年深圳市高交會優秀産品獎、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海交通大學特等獎、2009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獎和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專利50多項,發表國内外期刊論文6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