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學院“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之四——參觀“哈爾濱三五将軍文化博物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指揮部舊址
按照學校黨發[2016]16号文件精神,結合學院《“兩學一做”實施方案》,電氣學院黨委于5月28日組織學院黨員教師和工會會員赴雙城區參觀“三五”将軍文化博物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指揮部舊址,重溫紅色曆史,緬懷革命先烈,弘揚軍隊傳統,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首先,教師們參觀“三五”将軍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共分五個主題展區:(一)“華夏聚龍”廳,陳列着中華龍印譜、百将龍印譜等藝術品,展現的是百位将軍的龍墨揮灑,猶如百條巨龍翩翩起舞。博物館将“龍”的文化與将軍文化互相融合,既铿锵有力,又催人奮進,飽含“龍”意的将軍文化。(二)“功勳銘記”廳,展示1614位開國将帥的肖像及老藝術家的作品;裡面的“開國将帥館”,展現的是十大元帥,36位英雄,1614位開國将帥的肖像及老藝術家們為紀念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所作的優秀作品。老革命家們不朽的曆史功勳,永遠定格在曆史的畫卷上,不斷激勵着我們電氣學院的師生,奮勇争先,勇攀高峰。(三)“八一風采”廳展示軍服的曆史沿革、武器裝備的發展以及十四次閱兵的圖片;展示的是我軍軍服的曆史沿革,武器裝備、軍歌、軍旗的誕生,各種證章的發展是證章的由來。(四)“将軍抒懷”廳,展示将軍們的攝影作品等,展示的是千位将軍圍繞重大曆史事件,偉大誕辰及建軍建黨紀念日重大活動等十五個主題所做書法作品上千件。在這裡将展示着共和國近千位将軍的上萬幅作品,這些無疑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财富;(五)“天兵神将”廳,展示空降兵部隊的曆史,展示了空降兵部隊成長發展走向輝煌的足迹。有戰争時期的英雄事迹和平時期的英雄模範,歌頌了嘔心瀝血老将軍們的風采。随後,教師們又相繼參觀了墨玉雕塑36位英雄半身像,草白玉、晚霞玉構成神龍橋,荷花池,神龍亭等藝術景觀。
随後參觀了“四野”指揮部遺址。“四野”指揮部坐北朝南,是一座具有典型晚清建築風格的古宅院。解放戰争期間,東院作為“四野”前線指揮部及後勤警衛人員住所,西院作為通訊樞紐處,設有可随時與前線各縱隊聯系的多部電台。雖然時間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但透過室内陳設依然可以想見當年厲兵秣馬、枕戈待旦的緊張戰争氣氛。參觀展廳,有如打開一幅塵封已久的壯麗畫卷,觸碰一部波瀾壯闊的宏偉史詩。通過一件件實物、一張張圖片、一幅幅油畫、一組組臘像、一座座浮雕,使人仿佛重新置身于硝煙彌漫的戰場,聽見震耳欲聾的炮聲,感受到“四野”首長們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超凡智慧,看到八一軍旗在戰火中高高飄揚……
英雄已逝,功績永存。回望曆史是為了更好珍視今天,開啟未來。參觀展覽,更多觸動心靈的是“四野”将士們那崇高的共産主義理想和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不惜流血犧牲的可貴精神。在史所罕見的激烈戰鬥中,“四野”部隊共有6萬多名指戰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人甚至連名字都沒留下來,但他們卻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在“四野”遺址的黨旗下,由電氣學院黨委副書記楊芳領誓,全體黨員集體鄭重重溫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産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産主義奮鬥終身,随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通過此次參觀活動,電氣學院教師回顧了黨史,重溫了入黨誓詞,增添了争做合格黨員的信心和動力,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态度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
學院全體黨員參觀三五将軍文化博物館合影
學院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